top of page
DSC09410_edited.jpg
main_logo-01.png

巷弄裡的現代私塾,期許成為臺北文化地標

由來典故

「吾與點也」出自一則《論語》典故:

孔子在課堂上問學生人生的志向,

而此話意味著孔子對曾點的認可,

也展現了最悠然、原初的課堂風景。 

 

這是與點堂成立的宗旨,

希望以這樣的氛圍勾勒出學習的輪廓,

讓最純粹的學問得以在生活中被落實,

成為這座城市的日常。 

期許與點堂成為當代臺北人文地標,

城市的精神食糧。

介紹影片

bg.png
bg 複本.jpg
DSC09460.jpg

臺灣教育欠我們的夢,與點堂來圓

從小到大的「學習」, 幾乎都被「目的」主宰。為了考試而讀書、為了好工作而學習,學問好像只是附屬品。

 

追求純淨的學問,重新擁抱世界的可能。通過與點堂這樣「野」的地方,延伸學院的邊際,喚醒沈睡的好奇與渴望,試著將失落的一切找回來,讓知識、思想都回歸生活。

用更理想的課堂賭一個文化的未來

2021 與點堂出生,歷經種種摸索、跌撞,更遭逢嚴峻疫情考驗。與點堂的初衷是引路的燈火,也是惡水中的浮木。


當夢想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,我們依然可以驕傲的告訴自己,這是對的事,而我們依然能再一次樂此不疲。

DSC09428.jpg
DSC09424.jpg

翻出體制的門牆,
在天空下開出浪漫的花

作家、學者、講師、文字工作者,每個對這塊土地抱有情感與好奇的人,來到這個地方,各自撿拾屬於自己的感動。這一路上我們已見過許多風景,每一幅都美,美到足以讓我們相信生活依然能閃著思想靈光,相信我們值得更好的日子。
 

在改變的道路上,我們一起背負願望前行,為臺灣補課,為曾經的缺憾補課、為未來的改變鳴響溫柔而堅定的鐘聲。

關於我們、介紹影片
DSC09275_edited.jpg

隱身台北中正區巷弄,花草叢生的木質空間。

與點堂 2022 帶狀課程講師介紹

紀金慶

S__159367175.jpg

歐陸哲學

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博士
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

國立海洋大學助理教授

周六下午

黃駿

黃駿_edited.jpg

哲學、社會學批判

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碩、博士

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後研究

周日下午

朱宥勳

S__159367172.jpg

臺灣文學、小說創作

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

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部否認》

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

周二晚間

朱家安

S__159367174.jpg

英美分析哲學

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

《哲學哲學雞蛋糕》

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

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

周三晚間

盛浩偉

S__159367173.jpg

日本文學、日治時期文學

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學士

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

曾任衛城出版主編

周四晚間

李屏瑤

270770326_2082616055231151_361354314245893958_n.jpeg

小說、編劇、散文創作

文字工作者,貓派。

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

北藝大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

小說《向光植物》

劇本《無眠》《死亡是一個小會客室》

散文《台北家族,違章女生》

周五晚間

陳茻

陳茻.png

中國文化文學史

​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

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

《地表最強國文課本》兩冊

與點堂堂主

周六晚間

巴奈

60793.jpg

演唱、詞曲創作

2000《泥娃娃》

2008《停在那片藍》

2018《凱道上的稻穗》

2020《愛,不到》

2023周五晚間

講師介紹
bottom of page